再提“现金分红”,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分类一的子分类1 30

  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表示,中央企业要引导和推动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通过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等方式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

再提“现金分红”,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2024年1月24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首次提出将要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提高央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上市央企的可投资性。

  4月19日“新国九条”发布后,上市公司分红就成为交易所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叠加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提出的市值管理和股东回报需求,“国企+红利”策略或成为未来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方法之一。

  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新质生产力替代房地产的经济换锚过程中,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是长期趋势。

  进入2024年12月,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步入“1”时代,30年期国债收益率随后也跌破2%。

  中长期视角下,在无风险利率和社会广义投资回报率中枢趋势下行的背景下,优质红利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

  红利策略因为兼有一定类债属性,所以可以在维持相对低波动的情况下提供较为稳定的预期回报,整体性价比较为突出。

  红利策略起源于1991年的美国,基金经理迈克尔·奥希金斯在《Beating the Dow》书中,提出了“狗股策略”(Dogs of the Dow Theory)——

  每年年初,从道琼斯工业指数中,选取过去1年股息率最高的10只股票构成组合。据有关数据回测,1975至1999年运用“狗股理论“,投资的平均复利回报达18%,远高于市场3%的平均水平。

  红利策略在A股近来也越来越受到追捧。

  在政策的持续引导下,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表现引人注目,分红意愿和能力显著提升,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明显增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2024年已有近4000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超过2.3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多家公司实现一年两次甚至三次分红。

  中长期来看,红利风格值得关注,红利国企ETF(510720)、红利港股ETF(159331)在符合收益分配原则的条件下月月可分红,凸显红利价值。

  其中红利国企ETF(510720)上市以来连续8个月分红,红利港股ETF(159331) 上市以来连续4个月分红。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红利港股ETF(159331)近几天因圣诞节假期休市,遵循港交所的交易规则暂停申购、赎回,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太过“热情”,因此ETF的二级市场价格远高于IOPV,产生了较高的溢价率。市场上同类的红利港股类产品大多也出现了类似现象。

  红利港股ETF(159331)也披露了对应的溢价风险提示,需要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警惕溢价回落可能带来的损失。

  近几日红利港股ETF(159331)因节假日因素净值波动较大,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静待净值回归常态后逢低布局、长期投资。

  从历史来看,岁末年初往往是资金寻找配置方向的重要阶段。短期内,岁末年初是机构资金再平衡的重要窗口,有望为红利类资产带来季节性的增量资金。

  风险提示

  基金收益分配原则为:1、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本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分配,具体分配方案以公告为准。若《基金合同》生效不满3个月可不进行收益分配;2、本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为现金分红;3、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时,可进行收益分配。在收益评价日,基金管理人对基金净值增长率和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进行计算;4、基金管理人可每月进行评估及收益分配,在符合基金分红条件下,可安排收益分配。评估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方案及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数额等内容,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公告;5、基于本基金的性质和特点,本基金收益分配无需以弥补亏损为前提,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有可能低于面值;6、每一基金份额享有同等分配权;7、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酌情调整以上基金收益分配原则,此项调整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但应于变更实施日前在规定媒介上公告。(资料来源:基金募集说明书、基金合同,具体以基金法律文件为准)

  风险提示: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依据。提及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提及基金为指数型基金,跟踪标的指数,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所表征的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似。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标签: